人物简介正规股票配资网站
漆永祥,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,主要从事中国古文献学史、清代学术史、清代考据学与朝鲜《燕行录》研究等工作,曾担任北京高考语文阅卷领导小组副组长。
有的中学老师建议孩子写作文不要写自己,结果孩子难以写出真情实感,孩子写的全是遥远的故事
笔者:您多次参加北京市高考语文阅卷工作,能否给家长朋友们讲讲高考语文作文是如何打分的?
漆永祥:现在,一般通行的是双评制度,就是一篇作文最少有两位老师评阅,而这两位老师给的分值要合理,不能超出阈值范围。假如一位老师给的分特别高,另一位老师给的分特别低,就可能超出阈值范围。
所以,阅卷老师的压力很大。可即便如此,我们也鼓励阅卷老师要敢打高分,也要敢打低分。唯有如此,才能拉开距离,让真正的好作文显现出来。
展开剩余89%笔者:高考满分作文一出炉就会受到广泛关注,请问,年年高考都有满分作文出炉吗?
漆永祥:不是。2012年北京市高考就没有满分作文,不是我们不想给孩子的高考作文打满分,是实在找不出一篇可以打满分的。
那年,北京的高考作文题给的材料是关于一个铁路巡道工的真实故事。本以为考生对真人真事会有很多话想说,没想到考生的作文普遍写得不好。其实,我们的要求并不高,就是希望孩子能在作文里说人话、实话、真话。我们国家曾走过浮夸的弯路,这种坏风气最好不要再延续。
现在,有的中学老师建议孩子写作文不要写自己,结果孩子难以写出真情实感。孩子写的全是遥远的故事,笔下最常见的“四大人物”是莎士比亚、拿破仑、王昭君、孙中山,从初一写到高三,无论议论文还是记叙文,用的例子来来回回就这几个人。
北京孩子写作文,还有一个特点,就是爱写捉蛐蛐。写议论文,我从捉蛐蛐中捉出了道理;写记叙文,我从捉蛐蛐中捉到了快乐。拿他的高三作文和初三作文对比,句子没有加长,词汇没有丰富,基本没什么变化。孩子写作文的僵化程度,令人咋舌。
为改变这一点,我们反复提倡让孩子写自己。从2015年开始,北京高考把作文拆成一大一小,大作文有两个题目任选,一个是记叙文,一个是议论文。不知为什么,多数孩子不写记叙文,而写议论文,阅卷老师把这种现象称为“一花独放,百花齐萎”。
孩子能把小作文写好,就是丢掉了老师、家长的要求,放开了,因为它分值低,真写不好把分全丢了也就10分,没压力,反而写好了
笔者:近几年情况好些没有?
漆永祥:这几年微写作的兴起让这种情况好了很多。有一年阅卷,小作文题有三个:一是给师弟师妹们谈你学习语文的体会,二是每年高考家长都送考,结果造成考场门口堵车,你认为家长应不应送考?三是写一段话纪念自己的十八岁。考生任选其一,有的孩子就写得很好。
比如,有个孩子写了一首诗《奠十八岁》——
十八岁是一场苦难/太多的欢笑/伴着泪水涟涟
十八岁是一次灾难/灵感迫切地迸发/炸得我躯体皮开肉绽
我小心地将你度完/从此你我都平安/犹如葬花将你掩埋/千万别再来找我
我们就这篇小作文展开讨论,最后决定打满分。因为孩子说的是真话,或许他失恋了,或许家里老人过世了,毕竟不是每个人的十八岁都青春亮丽、幸福快乐。
如果他遇到重大打击,那么为什么不能表达对十八岁的憎恶和不满呢?我们提倡孩子说真话,孩子终于说真话了,我们就要肯定他的勇气与诚实。
还有个孩子写学习语文的体会——
语文就像一首歌,语文就像一首诗,是一股从山间流出的淙淙清泉,滋润着我的心田,给我以快乐与愉悦。语文伴随我长大,是我生活中的好朋友,我欢乐时它和我分享,我失意时它给我勇气。我喜欢语文,它充实了我的学习,装点了我的生活,给了我无限期望,我会永远热爱语文。
这篇微写作句子优美,如行云流水,加上考生的字迹工整秀美,获得不少老师青睐,要给高分。可我认为此文有硬伤,文不对题,没有说出学习语文的体会,而且所有的句子都似曾相识,作者一味地如黄鹂婉转,虽然悦耳动听,却没有针对性。
如果把文中的“语文”换成“数学”“物理”“化学”等学科,一样成立,因此我认为此文华而不实,不宜给高分。
有个孩子这样写学习语文的体会——
三字经,师兄传。话不多,要记住。学语文,重基础。抓字词,是关键。明字形,析意思。字与字,拼成词。词和词,造成句。话说明,靠句子。文显明,靠内容。多读书,多看报。莫封闭,莫冷默(漠)。闻大事,看新闻。品社会,感人生。学语文,还需记。继传桶(统),呈未来。会对联,赏古诗。懂实词,知虚词。语文简,多生活。从生活,学语文。
这篇小作文,考生用三字经的形式谈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,由浅入深,层层推进,不说大话,简明易懂,虽有两个错别字,但瑕不掩瑜,获得阅卷老师的一致好评,给打了高分。
同样,纪念自己的十八岁,有个孩子这样写——
我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,望着对街的商铺,张大爷的狗已经老得不成样子;洗衣店老板的姑娘上初中了,没小时候长得好看了;湘菜馆开张关张来回了好几次;画材店的老板娘生孩子了。仔细想想,时间已经过去好几年,我十八岁了,在感叹身边事物不断变化的同时,我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,希望我的十八岁像早晨的阳光一样明媚灿烂。
这篇微写作引起阅卷老师的争议,有人认为写得不好,不知考生要说什么。但我认为考生寥寥几笔,用几件不经意的小事、几个类似蒙太奇的镜头,将他的十八岁折射了出来,从容、和缓、老到,给人一种岁月无情、青春易逝的感觉,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作文。考生如果多加磨炼,假以时日,一定会成为讲故事的高手。
笔者:为什么孩子能把微写作写好却写不好作文?
漆永祥:我觉得是这样。长期以来,孩子写作文有两根拐杖:一根是老师的要求,一根是父母的要求。孩子撑着这两根拐杖走路,脚不沾地。我对老师、家长说:“让孩子把拐杖放下吧。”可老师、家长不愿意,说“放下,孩子就倒了”。
实际上,如果孩子真把拐杖放下,是会自己走路的。孩子能把小作文写好,就是丢掉了拐杖,不理会老师、家长的要求,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。因为它分值低,写不好把分全丢了也就10分,没压力,反而写好了。
想学好语文,一定要打好字词句的基础。在精力最旺盛、记忆力最好的年龄,多背点东西,一辈子受用
笔者:有个学生说,写作文时他的想法很多,但就是写不出来,因为想不出词儿。同样一件事,人家写很好,他写就很烂。您觉得这是为什么?
漆永祥:我还是建议孩子多阅读,尤其是要整本书阅读。对此,有家长不屑地表示:“书本来就要整本阅读,还用你说?”其实,这位家长是不了解现在孩子阅读的真实情况。
我做过问卷调查,询问孩子从高一到高三完整地读过几部长篇小说。结果,近一半孩子没有读完过一部。这还是在北京上学的孩子,就读的还是北京中上水平的学校。
孩子高中三年没完整地读完过一部长篇小说,这还不应该提倡整本书阅读吗?但问题是,现在孩子的时间被各种作业、活动占满了,没有那么多时间阅读。
有位中学老师抱怨,他在课堂上讲巴金、老舍、沈从文、茅盾的写作特点与语言风格,不管怎么讲,学生就是不懂。其实,如果孩子把这些作家的作品分别看上一部,很快就能弄清楚这些作家的写作特点和语言风格。但是不读这些作家的书,光靠老师在课堂上讲几个文章片段,确实难以明白。
有个孩子说他写不好作文,我问他喜欢看什么书,他说《西游记》。
我说:“你看《西游记》里三打白骨精那回,白骨精第一次变成美女,第二次变成老婆婆,第三次变成老大爷。每次出场,作者都写了一段话来形容其长相打扮。比如,美女是月貌花容、齿白唇红,老婆婆是两鬓如冰雪、弱体瘦伶仃,老大爷是白发如彭祖、苍髯赛寿星等。妖精每次出场都很动人,这么多好词你看没看?”
孩子回答:“我不看这个。”
我问:“那你看什么?”
他说:“我赶紧往后翻,看妖精被打死了没有。”
你看,平常不记,写作文时哪里有词可用?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!如果平时看书的时候记一些,写美女、老人,不就有词儿了!
笔者:现在语文界爱谈这个派、那个派,您觉得自己是什么派?
漆永祥:我是基础派。因为我到哪里都强调打基础、打基础、打基础,重要的话说三遍。想学好语文,一定要打好字词句的基础。现在,好多孩子不背书,这是不对的。除古诗文外,好的句子、段落也要背。在精力最旺盛、记忆力最好的年龄,多背点东西,一辈子受用。
家长总问我怎么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,素养是什么?是日积月累的修养,是最根本、最平常,也最见功力的基本能力与习惯。语文不是一两天能学好的,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。
怎么培养?从最简单的字词句入手,多背、多练,不要急于求成。
一次上课,我看到讲台上搁着一张请假条,上写:“漆文(永)祥老师,我病了,不能出席今天下午的课。”我没什么名气,学生不熟悉我,把我的名字写错尚可原谅,但是一个北大本科生认为自己上课是出席,这不让人笑话吗?
很多年轻人喜欢追求高大上,不重视基础知识。他们辨析反义词,很清楚,辨析同义词、近义词,就不行了,至于区别书面语和口语,就更不行了。
问对方年龄,问小朋友:“你多大?”
问老人还是:“你多大?”
就不知道换个词:“大爷,您高寿?”
总之,想让孩子学好语文、写好作文,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基础,从字词句入手,等基础打好后,再多读点书,尤其要重视整本书阅读,这样语文素养慢慢就有了,作文也就能写好了。
END
作者:远 方
编辑:壮青青
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
第一时间联系删除
文章来源:
《妇女生活·现代家长》2025年第6期正规股票配资网站
发布于:河南省双悦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